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网络安全至关重要,DNS 作为互联网的 “导航系统”,一旦遭遇攻击,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诸多麻烦,如网页无法正常访问、数据泄露等。不少人在遇到网络异常时,难以分辨是否是 DNS 攻击,也不知该如何应对。下面就从什么是 DNS 攻击、DNS 攻击怎么判断、DNS 攻击怎么处理这三个方面,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知识。

一、什么是 DNS 攻击? 🤔
DNS 攻击,就是攻击者利用 DNS系统的漏洞或缺陷,采取各种手段对 DNS 服务器或 DNS 解析过程进行干扰、破坏或欺骗,从而达到窃取信息、阻断网络服务、篡改网页内容等非法目的的行为。
常见的 DNS 攻击类型有 DNS 劫持、DNS 缓存污染、DNS 放大攻击等。比如 DNS 劫持,攻击者会修改用户设备中的 DNS 设置,使用户在访问正常域名时,被引导到恶意网站;DNS 缓存污染则是攻击者将虚假的 DNS 解析记录注入到 DNS 服务器的缓存中,导致后续用户的 DNS 查询得到错误结果。
二、DNS 攻击怎么判断? 🔍
当网络出现异常时,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是否遭遇了 DNS 攻击,具体可参考下表:
|
判断维度
|
正常情况
|
可能遭遇 DNS 攻击的情况
|
|
网页访问
|
输入正确域名能快速打开对应合法网页
|
1. 输入正确域名,却跳转到陌生、非法或与预期不符的网页;
2. 多次尝试访问常用网站,均提示 “无法找到服务器” 或 “连接超时”,但更换网络后可正常访问
|
|
DNS 解析记录
|
使用 “nslookup” 或 “dig” 命令查询域名时,得到的 IP 地址与官方公布的一致,且解析结果稳定
|
1. 查询同一域名时,多次得到不同的 IP 地址,且部分 IP 地址归属地异常如来自境外未知地区;
2. 解析结果中出现陌生的域名或 IP 地址,与当前查询的域名无关
|
|
网络速度与稳定性
|
日常上网速度正常,下载、视频播放等操作流畅,无频繁卡顿或断连
|
1. 网络速度突然大幅下降,即使关闭大部分应用程序,速度也无明显改善;
2. 网络连接频繁中断,且重新连接后不久又再次断开,同时其他使用同一网络的设备也出现类似问题
|
|
设备异常现象
|
设备无异常弹窗、软件无自动安装或卸载情况,系统运行稳定
|
1. 设备频繁弹出陌生的广告弹窗、钓鱼网站链接,且无法彻底关闭;
2. 发现设备中出现未知的软件或进程,占用大量系统资源,导致设备运行缓慢
|
三、DNS 攻击怎么处理? 🛠️
一旦判断可能遭遇 DNS 攻击,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,减少损失,具体步骤如下:
(一)紧急应对措施
- 修改 DNS 设置:立即手动修改设备的 DNS 服务器地址,使用公共的、可靠的 DNS 服务器,如阿里云公共 DNS、腾讯云公共 DNS等。以 Windows 系统为例,进入 “控制面板”→“网络和共享中心”→“更改适配器设置”,右键点击当前使用的网络连接,选择 “属性”,找到 “Internet 协议版本 4(TCP/IPv4)”,双击进入后,选择 “使用下面的 DNS 服务器地址”,输入新的 DNS 地址并保存。
- 断开网络连接:如果情况较为严重,如发现设备有数据泄露风险,应立即断开网络连接,避免攻击者进一步获取信息或对设备进行更多破坏。断开网络后,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病毒查杀和安全扫描。
(二)全面排查与修复
- 设备安全扫描:使用正规的杀毒软件对设备进行全盘扫描,检测是否存在恶意软件、病毒或木马程序。若发现异常文件或程序,及时进行清除或隔离处理。同时,检查设备的系统漏洞,及时安装系统更新补丁,修复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。
- 检查网络环境:登录路由器管理后台,查看路由器的 DNS 设置是否被篡改,若有异常,恢复路由器出厂设置并重新配置,同时修改路由器的登录密码,开启路由器的防火墙功能。此外,检查网络中是否存在不明设备接入,若有陌生设备,立即将其拉黑,防止其对网络进行干扰。
(三)长期防护策略
- 定期备份数据:定期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,可采用本地备份与云端备份相结合的方式,确保在遭遇 DNS 攻击导致数据丢失时,能够及时恢复数据,减少损失。
-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(企业场景):对于企业而言,要定期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,提高员工对 DNS 攻击等网络安全威胁的认识,告知员工不要点击陌生链接、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,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传输敏感信息。同时,制定严格的网络使用规范,禁止员工私自修改设备的 DNS 设置或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。
- 部署专业防护设备(企业场景):企业可部署 DNS 防火墙、入侵检测系统IDS、入侵防御系统IPS等专业的网络安全设备,对 DNS 解析请求进行实时监控和过滤,拦截恶意的 DNS 查询和攻击流量,保护企业的 DNS 服务器和网络环境安全。此外,可与专业的网络安全服务提供商合作,定期进行网络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,及时发现并修复网络中的安全隐患。